中国古代发明一种类似沙漏的东西叫做“漏刻”,也叫漏壶
漏刻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最古漏刻为西汉遗物,共3件,在河北满城、内蒙古伊克昭盟和陕西兴平发现。比较完整的传世漏刻有两件,均为受水型。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造的;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是清代制造的。
中国古史中有影响的沙漏记载见于1360年的元代,大书法家詹希元创制的五轮沙漏。詹希元认为仅让两个沙斗之间的流沙来计时似乎太简单了。他创制的五轮沙漏增加了机械齿轮组,用流沙的动力推动齿轮组转动。这样的沙漏设有时刻盘,上面刻有一天的时刻,相当于当今时钟的钟面,时刻盘中心有一根指针,指针由最后一级齿轮的轴转动,齿轮转动使指针在时刻盘上指示时刻。詹希元还巧妙地在中轮上添加了一组机械传动装置,这些机械装置能使五轮沙漏上的二个小木人每到整时能够转出来击鼓报时。
我们看到,詹希元的五轮沙漏计时时器的结构原理和现代钟表的结构原理几完全相同。但是詹希元生不逢时,这样先进的计时器问世8年,元朝就灭亡了,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也忙于权力斗争,同样不可能去支持民间科技的发展。这为后来我国的计时器落后于西方埋下了种子。
沙漏的方便之处是,上下两个沙斗可互相倒过来使用。沙漏也有难于解决的缺点,沙砾流动时易堵塞,不过古时西方的沙漏用沙有一个秘方可解此弊,:他们先用大理石的粉屑放在酒中煮过九次,撇去浮沫放在阳光下晒干后使用可不使沙漏堵塞。但是沙漏计时的准确性毕竟比滴水漏刻差,故使用没有滴水漏刻那样普遍。此外,沙漏须用玻璃容器才能看清沙存量的多少,中国的沙漏大多是用陶器,不能看清存沙量的多少,这也可能是沙漏在中国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普及的原因之一。
上一页
相关新闻
发布时间:2021-06-25 20:37
发布时间:2021-04-29 23:04
发布时间:2019-08-08 14:38
发布时间:2019-08-08 14:38
发布时间:2019-08-08 14:37
发布时间:2019-08-08 14:37